(资料图片)
又到一年毕业季,就业问题备受关注。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022年的1076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陕西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45.4万人,比2022届增加5.3万人,总规模为历年之最,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当前,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就业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有人无岗,就业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公、考编;另一方面,企业有岗无人,产生技工荒,高技能人才还有较大缺口。
技能是立业之本,有技能,好就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压舱石,也是吸纳就业的主阵地。据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高技能人才正成为就业市场抢手的香饽饽,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领域,具有编程、调试等复合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潜力巨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
技能就业的幸福感较低,导致技能饭碗缺乏吸引力。实现技能就业不难,但是幸福感却不高,这是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技能就业存在待遇不好、地位不高、没有前途的偏见。大多数情况下,技能就业是别无选择之后的无奈之选。不少年轻人对技能就业缺乏兴趣,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技能就业发展通道较窄、晋升希望不大,职业发展可能数十年如一日。激励更多青年端技能饭碗,既可以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又可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懂理论、善操作、能创新的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我们既需要科学家攻克卡脖子难题,也需要高技能人才实现从图纸制作成产品。因此,壮大技能就业队伍,既是当前之需,也是长远之计。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主动选择技能就业赛道?提高技能就业的幸福感迫在眉睫。
技能饭碗越来越香,技能就业才会不再是无奈之选。提高技能就业的幸福感,不是一句空话,更不能是高调门、低落实。需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增加技能饭碗的“含金量”。不以学历定薪酬、不以身份定待遇。要充分体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分配导向,让技能人才尝到增收的甜头。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比如,2022年,新的八级工制度,让技能就业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技能人才理论结合实践,精益求精、日积月累可以成为专家型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只有让技能就业既有薪酬的里子又有荣誉的面子,才能让更多年轻人跳出学历内卷,在广阔的技能就业舞台上脱颖而出。讲好大国工匠故事,让“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深入人心。通过技能大赛、技能人才节等活动,为技能人才创造更多出彩的机会。比如,2023年4月,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评选出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5名全国技术能手。技能人才成为技术创新领头雁,技术攻关排头兵。改变重视学历就业、忽视技能就业的社会氛围,让崇尚一技之长,靠技能吃饭成为就业新风尚。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