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运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行列中来。为了促进全民健身,7月1日,《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即将实施,该条例涵盖了全民健身的各个领域。这意味着温州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了地方性法规的保障与支持。
全民掀起运动热潮
80后的李婷是一名医生,每天工作繁忙,却也没让她放弃运动。早上起床后,她会去晨跑,这让她一整天都身心舒畅、精力充沛。李婷说:“锻炼让我更有活力,让我不再只坐在诊室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作时,李婷经常需要长时间站立和奔波,这对身体是一种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她每个周末都会去健身房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这不仅让她增强了身体素质,还提高了耐力、抗压能力。她发现,通过运动,她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疲劳,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像李婷一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运动实现自我。90后的小潘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他平时每周至少跑三次,每次跑步的距离都在5公里以上。他说,自己未练马拉松之前,连跑个1500米都难,现在跑起来十分轻松。“运动可以让人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让人更加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小潘自信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市区各大体育场所运动的人挺多,尤其是晚上。在温州体育中心的百姓健身房,面积500平方米的健身房内设有跑步机、椭圆机、立式健身车、动感单车、陆地划船器等专业健身器材,所有器械均按照商用级别来配置。虽然天气比较炎热,但仍有不少市民正在挥洒着汗水锻炼。而篮球场、游泳馆也是人气十足。
此外,还有不少市民会选择去江滨路、九山湖等户外场所进行锻炼。其中跑步、健步走的市民居多,也有骑车、跳健美操、打太极的,大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体育设施全地域覆盖
近年来,温州紧抓亚运会筹办、社会力量办体育等契机,加快创建“运动之城”。根据《温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4%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
据统计,我市体育场地总面积已超过2600万平方米,人均可享有2.7平方米的体育场地,城市社区的“10分钟健身圈”也在不断完善。自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浙江省政府授权温州成为全国体育改革发展试点后,我市大胆探索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百姓健身房”项目。目前,共有358家百姓健身房分布在整个瓯越地区,形成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网格,推动着“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
此外,2022年,温州将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也列入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体育基础设施的布局。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建成并投用8个体育设施进公园项目,分布在鹿城、龙湾、经开区,以及乐清、苍南、龙港等地,场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至4万平方米之间。
条例助力健身事业发展
眼下,温州可供市民选择的公共健身场地和可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市民走进体育场馆,充分享受“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惠民成果。
不过,虽然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此,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将社会力量办体育纳入相关章节,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打造成全国体育改革的“金名片”。
其中,在全民健身活动方面,该条例尤其注重多层次、多元化。要持续构建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推进棋类、游泳、羽毛球等优势体育项目;积极开展职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农民等群体的特色趣味健身活动;鼓励武术、游泳、足球等优势项目进校园。
此外,该条例还鼓励医疗机构开设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诊疗科室,建立完善运动处方库,推广科学健身、伤病防护、运动康复等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同时也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等热心全民健身事业人士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原标题:今天,你运动了吗?
记者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