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祝凤仪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近450部、超1300场影片的展映为影迷们带来了久旱逢甘霖似的狂欢,亦彰显着当下电影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产业活力。在展映片单中,可以观察到两种显著的特征:一方面展示着横向的广度,重视国际视野,又始终落于微处,秉承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情感关怀;另一方面则显示出纵向的深度,与电影史保持对话的同时,也关注其对于当下实践的联系与启发。
(资料图片)
以艺术对话世界:
国际视野与反思力量
上影节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极具影响力和规模的电影盛会之一,致力于为观众呈现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作品,并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这一理念体现在多个单元的展映片单中,如“一带一路”电影周致力于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地球村”和“多元视角”单元为观众带来全球各地电影人的优质作品,“SIFF纪录片”单元同样突出反映了一种关于人类共同体的宏观表达,从而为中外交流打开了艺术的窗口。
这些影片中显示着国际视野与细腻情感的共存,其往往通过个人命运的侧面来透析社会百态,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和反思价值。如“一带一路”电影周中的影片《巴格达梅西》呈现了一个新闻报道之外的伊拉克,聚焦于一个11岁的男孩在一片破碎的世界中追寻足球梦想、寻找希望的故事;《安全领域》则以一个家庭生活的变化讨论精神健康议题;《虎之日》关注小镇的兽医;《六周》聚焦于怀孕少女的境遇;《与母同行》则讲述了一位中年男子失去母亲后的心路历程。而“SIFF纪录片”单元中的长达七小时的黑白片《菲律宾暴力史》展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家族兴衰,并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封建主义和权力斗争,审视菲律宾的暴力,以及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至今的根源。“地球村”单元中的由马里奥·马尔托内执导的《乡愁》讲述了阔别故乡四十载的菲利斯,为探望母亲重新踏上那不勒斯的土地而陷入家乡黑帮与宗教势力纷争的故事。
这些展映影片通过不同的视角和主题,以人类普遍共通的情感、梦想和困境的表达,实现了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共鸣和连结,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发观众对家庭、灾害、战争、历史、环境、人性等全球性议题的关注和思考,蕴含着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反思力量。
用历史联络当下:
对电影史的“追根”与“哺今”
各个时期的优秀电影作品,无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书写着中外电影的发展历程。透过它们,观众将更加深刻与全面地欣赏理解电影艺术。“SIFF经典”单元作为展映中外电影史上的经典佳片的专设单元,今年片单中更是涵盖了众多举足轻重的作品。如科波拉执导的经典黑帮片《教父》;日本电影巨匠市川昆执导的悬疑片《犬神家族》;西班牙女性导演先驱之一的安娜·马里斯卡尔执导的《少年不知何处去》;英国电影大师大卫·里恩执导的一战史诗片《阿拉伯的劳伦斯》;阿兰·德龙出演的经典反战电影《克兰先生》;侯孝贤导演的宝岛台湾历史片《悲情城市》;新中国电影史的杰作《早春二月》等。
“向大师致敬”单元也通过展映电影大师们的经典创作,为当代观众提供了了解和进入电影史的切口。此次上影节推出六个相关主题板块:戈达尔、伊丹十三、迈克·李、谢晋、万玛才旦、“特别纪念”。其中“特别纪念”系列,以一人一部代表作的放映方式,向黄蜀芹、秦怡、何平、坂本龙一、青山真治、吴宇森、罗维和彼得·博格丹诺维奇等电影人致敬。
可以看出,对电影大师的作品选择,无不显示出了对代表性与典型性的重视。其中,在我国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回顾单元中展映了影片《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五彩神箭》《塔洛》《气球》《撞死了一只羊》,几乎囊括了万玛才旦所有重要长片作品。上影节也呈现了我国电影大师谢晋的四部经典作品:《女篮5号》《大李、小李和老李》《清凉寺钟声》和《鸦片战争》。这四部影片跨越了谢晋创作生涯的不同时期,展示了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作为法国新浪潮导演的让-吕克·戈达尔,其影片在上影节出现过25次,是当之无愧的最受上影节偏爱的导演之一。今年“向大师致敬”单元更是放映了其八部影片,囊括了戈达尔各个时期的创作:早期短片合集到新浪潮时期的《随心所欲》《阿尔法城》《我略知她一二》,以及显示暮年时期的戈达尔对电影与电影史过去与未来的深切思索的《爱的挽歌》《自画像》《影像之书》等。电影大师们的展映作品突显了他们在不同创作时期的转向和发展。于是,这些影片不仅是对电影巨匠们的纪念和缅怀,也为当代观众提供了了解和进入电影史发展的可靠路径,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意义深远的回溯之旅。
上影节在重视与电影史保持对话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当下的电影现实,强调经典创作对于当下实践的联系与启发。近几年,从《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宇宙探索编辑部》,关于中国科幻电影崛起的声音此起彼伏,中国科幻的未来走向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讨论。而上影节恰如其时地设立了“科幻电影周”以回应着这一现状。科幻电影周中展映了一些外国经典的科幻电影如被誉为太空歌剧类型中的先驱之作《火星之旅》(1918)、开创建构主义式的科幻场景的《火星女王艾莉塔》(1924)等。此外,在“科幻电影周”的“经典回顾”主题中还展映了《珊瑚岛上的死光》《错位》以及《霹雳贝贝》这些相关的中国上世纪80年代科幻电影创作,呈现了中国早期科幻电影人对科幻电影的探索轨迹。科幻电影周“电影科技论坛”中,在谈到中国科幻或者幻想类电影如何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这个话题时,许多从业者和专家都提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的科幻电影正处于刚起步的状态,面对着该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和科技的创作融合的问题,在此刻回顾这些具有人文情怀和时代精神内核的经典科幻创作,也许能够给予当下创作以启发和思考的契机。
(作者为青年影评人)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