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丽1975年出生,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05年进入农业领域工作,至今已在农业战线奋斗了18年。
18年来,张亚丽扎根田间地头,从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大局出发,时刻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为粮食连年丰收洒下辛勤汗水,贡献巾帼力量。
她抓住河南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机遇,在全市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目前,许昌优质强筋小麦面积已超过100万亩,占该市小麦种植面积的近30%,仅此一项,许昌全市种植户年均增收1亿元以上,粮食生产也成为许昌农业的一张“名片”。
(资料图片)
18年来,张亚丽始终牢记如山重任,用脚步丈量许昌每一寸耕地,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张亚丽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她帮助许昌兆丰农垦集团组织开展种源技术攻关,建设“许”字号良种繁育示范基地7000多亩,建立健全“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助推兆丰农垦集团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为把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在单产上突破,张亚丽将主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印成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口袋书”和“技术明白纸”。
63岁的种地“老把式”袁胜利,是建安区五女店镇白雉村的种粮大户。他承包的560亩地中,有80余亩是试验田。在张亚丽的指导下,今年袁胜利试种了几十亩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试验田,细心的他算了一笔账。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4行玉米、6行大豆,玉米不减产,还能增收200多斤大豆,每亩地能增收五六百元,多亏了张科长的指导,才让我们农户增收增产啊。”袁胜利说。
2019年,原产美洲热带的迁飞型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突袭我国。张亚丽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踏查监测。当年,许昌市共召开工作推进会11次,培训会35场次,累计出动调查人员599人次,培训人员7100余人。由于防控得力,不仅当年“草地贪夜蛾”没有给粮食生产带来影响,近几年也没有再造成大的危害。
2021年“7·20”洪灾前夕,张亚丽正带着放暑假的女儿与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丈夫刚刚团聚。接到灾情命令,当天她就从海南辗转返回许昌,通宵达旦统计受灾情况、调度救灾物资、申请救灾资金……共争取到上级救灾资金2810万元、化肥200多吨、农药2吨,指导全市32万亩绝收地块全部进行了补种改种。由于减灾工作抓得早、措施得力,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仍夺得289.66万吨的成绩,起到农业“压舱石”的作用。
同时,她还注重把好农资安全关口,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检查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为把好农资安全关口,张亚丽组织编写“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答”等资料,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保证让群众用上好农资。张亚丽还积极组织农技专家,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通过线上培训,推动科学防控措施的落实,为农民群众和种植大户做好化学除草及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当好农民群众的“田保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很深的‘三农’情节。让农民兄弟增收增产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在‘三农’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许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张亚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