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施力前往四川甘洛,继续为期一年半的支教。他在奉化职教中心的部分教学任务,以及家里照顾儿子的担子,落在了妻子董丽丽身上。
2022年8月,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出发援川,施力是奉化第一批支教甘洛的职教老师。“他架起了奉化和甘洛之间的桥梁。”妻子董丽丽骄傲地说。
从学到教:在不同赛道做同一件事
【资料图】
施力和董丽丽相识于浙江师范大学,是同班同学,真正实现了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
2007年毕业以后,他们一起来到奉化职教中心。“正好这里需要两个人,不然我们可能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是学校给了我们机会,把我们牵在了一起。”谈起年少往事,董丽丽眼含深情,“刚工作的时候,我们被分在一个办公室里,中间就隔了一张板子。”
奉化职教中心教师董丽丽
在大学,两人读的是电子应用技术教育专业,在奉化职教中心教授的科目也都是电子电工,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我负责理论类,主攻高考。”董丽丽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带毕业班,收集和整理习题,出版高三复习用书《电子选做模块》。董丽丽坚持技能理论两手抓,技能辅助理论的观点,开发校本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奉化职教中心教师施力(居中
施力则专攻竞赛。成为金牌教练之前,施力走过了一段边学边教的成长之路。“九年前,‘计算机硬件检测与数据恢复’这个赛项非常新,教材也没有。因为我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就自己在网上扒资料,跟着视频学,学会了再去指导学生。”施力说,这个赛项既要对计算机主板进行芯片级的硬件维修,还要对已损坏的硬盘进行数据恢复“软硬件都要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
“第一年,他基本上每天看书、看视频到凌晨两点,比上大学都认真。”妻子董丽丽说。
从2015年到2022年,施力指导学生取得了国赛“3金2银3铜”的成绩,有10余名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国家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由此敲开了继续深造的大门。
从无到有:在工作中扶持前行
董丽丽长期带毕业班,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积累丰富经验,荣获宁波市“四有”好老师等荣誉。2020年,董丽丽成为奉化职教中心教务处主任。
董丽丽授课
“在我看来,做老师最重要的就是把课上好,但一个老师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我来教务处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完善制度,提高全校教学质量。”董丽丽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董丽丽。
从2020年开始,教务处借鉴普通高中的模式,将月考、统一阅卷等形式引入奉化职教中心。推行过程中,董丽丽遇到了不少阻碍,“学生入学成绩从200分到580分,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如何出卷,如何阅卷,如何评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等等,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压力,董丽丽很豁达,“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有不同的声音其实也是证明我在做事。”
今年暑期,施力从甘洛回来和妻子董丽丽在一起。
在丈夫施力眼中,董丽丽是个“想做什么就坚定去做的‘拼命三娘’”。“我也会经常提醒她,轻松点,别总是那么辛苦。但是没用,工作起来就全忘了,责任心‘爆棚’。”施力苦笑不已,他心疼妻子的方式也从“劝她轻松”变成了“助她一臂之力”。
“我也会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去看待教务处的工作,给她提建议,让工作更好开展。”施力说。
从东到西: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去年8月,施力主动提出去四川甘洛职业技术学校支教,妻子董丽丽全力支持。
虽然预料到东西部生活环境的差距,但施力还是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不标准,沟通起来不容易,饮食习惯差异也挺大。”生活上的困难,容易克服。最让施力感到为难的是甘洛的教学设备陈旧,本想通过“以赛促教”的思路在甘洛职校遇到了困难。
“我最擅长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在四川省凉山州内还没立项,只好转到‘单片机’赛项上。”施力转换赛道,定好方向,大干一场。
成套设备需要20多万元,学校无力投入,施力便从淘宝上花3000多元钱购买组件拼装设备,创造教学条件。教师能力有待提高,施力就一边教学演示一边给“徒弟”布置作业,加班加点进行各种教学指导。去年,施力带领甘洛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四川省凉山州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施力老师所带徒弟在甘洛县首届“教坛新秀”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奉化职教中心与甘洛职校架起“共享课堂”。
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电子电工教学骨干,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施力与妻子董丽丽携手,在甘洛职业技术学院与奉化职教中心架起“共享课堂”的桥梁,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教研活动,两校师生通过连线听课、评课、研讨和评价总结,交流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提升了两校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两人合影。
今年冬季,施力将完成一年半的支教回到奉化。短暂的分离,反而让两人的感情更深厚。
“他在家的时候,没觉得他有多重要。他去四川了,才觉得他的好。辅导儿子作业,有时候还要长途电话打起来,找爸爸帮忙。”董丽丽脸上洋溢着幸福,她盼着丈夫春节前回来,一家人团聚。
来源:甬派客户端(新莓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