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世界热文:街巷里的地名文化|清代武举大考场

来源:悦享莲湖2023-06-17 20:01:25

今天


【资料图】

让我们一起走进

习武园

数百年前,“陕西贡院”一直作为科举考试中文科乡试的地方而被众人熟悉,那么当年陕西武科乡试又是在哪里举行?习武人需要通过哪些考试项目,才能开启未来的仕途?这里介绍的习武园,除了是清代阅兵练武的北教场,也是与贡院对应的武举考试场所。

习武园,位于城内西北隅。东起西北三路,西至城墙根接联盟巷,长672米,宽13米。明清时因此地域设有习武操演的教场而得名,又因是西安城最北的教场而称北教场。《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习武园即演武场,巡抚循列大阅之所,历科武闱乡试校士在此。科举停,遂专为校阅地。”清末,习武园包括今西北三路一带。民国年间,东段称为药王洞西路,解放初归入习武园。1966年曾改称八一街,1972年恢复原名。

绿营练武北教场

清代军队的编制与明代不同,既有按照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编制的八旗兵,同时还有入关后收编汉人所建以绿色旗子为标志的绿(lù)营兵。平时,八旗兵和绿营兵分属不同校场训练和检阅。八旗兵在满城内的八旗校场,绿营兵则在满城外的不同校场。此外,绿营兵还分不同级别,受不同的长官统率。如有陕甘总督所辖督标绿营兵、陕西巡抚所辖抚标绿营兵,其下还有更低级别的镇标绿营兵、协标绿营兵等。

习武园,又叫西武园,北起西安城北城墙,是一块开阔的长方形场地,面积仅逊于满城里的八旗教场,四周用围墙围起,开口在南墙中部,是清主管陕西军政的陕西巡抚按照惯例校阅绿营兵的地方。

康熙亲阅绿营兵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为安定大西北,康熙皇帝西巡陕西。十一月,经潼关进入关中,在游幸了华阴、临潼等地后来到西安。在西安期间,文治武功卓著的康熙皇帝,考察了吏治民风,并检阅了西安驻军,考察各军训练成果及战斗力。康熙对绿营兵的检阅,便是在习武园内进行。检阅后,康熙对士兵表现出的骑射技能十分满意。有感于这次西巡所见所闻,康熙皇帝撰有《长安行》诗,对此行阅兵亦有所描述:“河山天险古金汤,都邑规模溯汉唐。陆海膏腴本沃壤,秦风剽悍称岩疆……大阅三军训甲士,来朝诸部趋藩王。”按照诗中之意,这次阅兵,不仅是诸部来朝,就连藩王都赶来了。此次阅兵规模之盛大,由此可见一斑。

武举之考出龙凤

科举中的武举从唐代创制,发展到宋代更趋完善,成为科举体系中的一部分,且确立了比较细致的考试办法。至元代,武举考试一度竟被废止。到了明清两代,武举之试又被恢复并兴盛起来。尤其在清代,由于清朝统治者出身游牧民族,能骑善射,武定天下,尚武之风甚浓,因此武举考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武举考试脱颖而出,成为普通习武之人走上仕途的一个重要途径,推动了民间习武之风愈发浓厚。武官中,除了当兵打仗出身的人,从武举出身的人也越来越多。

校场如何变街巷

随着清朝后期的衰败与没落,武举人才渐渐无法满足近代战争中抵御外敌的需求,于是武举制度也就不再能够胜任强军御敌的时代要求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中国盛行几个朝代的武举制度被宣布废止。自然,习武园作为武举场地的历史也就随之宣告终结。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习武园从此也不再是清军校阅地。习武园废弃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比较荒凉,后来逐渐开辟出许多农田,住上人家,形成村落街巷,并有了各自名称。其中,在原校场偏北位置的一条东西方向街巷沿袭下了这个名称,这便是现在的习武园。

今天,当你行走在这个曾经凝聚着清代西安城诸多“武”元素的地方,两侧法桐茁壮,路边楼房密集。巷子西口的广仁寺静谧如画,康熙巡游时亲撰御书的圣碑还依然矗立于碑亭之中。曾经闪耀的刀光剑影已然逝去,活跃过的能骑善射者也早已谢幕。但是,去探寻与回顾它的历史,仍能感受到那些揣梦想拥抱负的习武之人所焕发出的勃勃英姿与凛凛威风。

来源:莲湖区民政局

网友点评